一、超滤进水水质要求前处理:
超滤法在水处理及其他工业净化、浓缩、分离过程中,可以作为工艺过程的预处理,也是可以作为工艺过程的深度处理。在广泛应用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常作为深度净化的手段。根据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特征,有一定的供水前处理要求。因为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其他杂质会附于膜表面,而使膜受到污染。由于超滤膜通量比较大,被截留杂质在膜表面上的浓度迅速增大产生所谓浓度极化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很微小的微粒会进入膜孔内而堵塞水通道。另外,水中微生物及其新陈代谢生成粘性物质也会附着在膜表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超滤膜透水率的下降以及分离性能的变化。同时对超滤供水温度、PH值和浓度等也有一定限制的要求。因此对超滤供水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调整水质,满足供水要求条件,以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水处理的费用。
A、微生物(细菌、藻类)的灭杀:
当水中含有微生物时,在进入前处理系统后,部分 被截留微生物可能粘附在前处理系统,如介质过滤器的介质表面。在粘附在超滤膜表面时生长繁殖,可能使微孔完全堵塞,甚至使中空纤维内腔完全堵塞。微生物的存在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危害性是极为严重的。除去原水中的细菌及藻类等微生物必须重视。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加入NaCIO、O3等氧化剂,浓度一般为1~5mg/l。此外,紫外杀菌也使用。在实验室中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进行灭菌处理,可以用双氧水(H2O2)或者高锰酸钾水溶液循环处理30~60min。灭杀微生物仅可杀灭微生物,但并不从水中去除微生物,仅仅防止了微生物的滋长。
B、降低进水浑浊度:
当水中含有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其他杂志时,都会使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浑浊,该浑浊物对透过光线会产生阻碍作用,这种光学效应与杂质的多少,大小及形状有关系。衡量水的浑浊度一般以浊度表示,并规定1mg/ISiO2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度数越大,说明杂质含量越多。在不同领域对供水浊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一般生活用水,浊度不应大于5度。由于浊度的测量是把光线透过原水测量被水中颗粒物反射出的光量、颜色、不透明性,颗粒的大小、数量和形状均为影响测定,浊度与悬浮物固体的关系是随机的。对于小于若干微米的微粒,浊度并不能反映。
在膜法处理中,精密的微结构,截留分子级甚至离子级的微粒,用浊度来反映水质明显是不精确的。为了预测原水污染的倾向,开发了SDI试验。
SDI值主要用于检测水中胶体和悬浮物等微粒的多少,是表征系统进行水质的重要指标。SDI值确定方法一般是用孔径为0.45μm微孔滤膜在0.21MPa恒定水流压力下,首先记录通水开始滤过500ml水样所需的时间t0,然后在相同条件下继续通水15min,再次记录滤过500ml水样所需时间t15,然后根据下式计算:
SDI=(1-t0/t15)*100/15
水中SDI的值的大小大致可反映胶体污染程度。井水的SDI<3,地表水SDI在5级以上,SDI极限值为6.66,即需进行预处理。
超滤技术对SDI值的降低最为有效,经中空纤维处理水SDI=0,但当SDI过大时,特别是较大颗粒对中空纤维超滤膜有严重的污染,在超滤工艺中,必须进行预处理,即采用石英砂、活性炭或装有多种滤料的过滤器过滤,至于采用任何处理工艺尚无固定的模式,这是因为供水来源不同,因而预处理方法也各异。
例如,对于具有较低浊度的自来水或地下水,采用5~10μm的精密过滤器(如蜂房式、熔喷式及PE烧结管等),一般可降低到5左右。在精密过滤器之前,还必须投加絮凝剂和放置双层介质过滤器过滤,一般情况下,过滤速度不超过10m/h,以7~8m/h为宜,滤水速度越慢,过滤水质量越好。
C、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去除:
对于粒径5μm以上的杂质,可以选用5μm过滤精度的滤器去除,但对于0.3~5μm间的微细颗粒和胶体,利用上述常规的过滤技术很难去除。虽然超滤对这些颗粒和胶体有绝对的去除作用,但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特别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物质分子和离子的聚合体,胶体所以能在水中稳定存在,主要是同性电荷的胶体电子相互排斥的结果。向原水中加入与胶体粒子中和成电中性而使分散的荷电物质(絮凝剂)以打破胶体粒子的稳定性,使带电荷的胶体粒子中和成电子性而使分散的胶体粒子凝聚成大的团块,而后利用过滤或沉淀便可以比较容易去除。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电解质,如硫酸铝、硫酸亚铁和氯化铁。